全屏 黄陵县街道地图 黄陵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!
33地图-→ 延安黄陵县地图[切换城市]-→ 三维地图 网站简介:提供城市三维/卫星/电子地图、区县/街道/乡镇地图、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。
延安地图 辖区: 【黄陵地图 | 黄龙地图 | 宜川地图 | 洛川地图 | 富县地图 | 甘泉地图 | 吴起地图 | 志丹地图 | 安塞地图 | 子长地图 | 延川地图 | 延长地图 | 宝塔地图】 其他: 【地图下载】 【友链

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



陕西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

 
西安市 未央区|新城区|碑林区|莲湖区|灞桥区|雁塔区|阎良区|临潼区|长安区|蓝田县|周至县|户县| 高陵县| 杨凌区


铜川市| 耀州区|王益区|印台区|宜君县


宝鸡市 渭滨区|金台区|陈仓区|凤翔县|岐山县|扶风县|眉县|陇县|千阳县|麟游县|凤县|太白县


咸阳市 秦都区|渭城区| 兴平市|三原县|泾阳县|乾县|礼泉县|永寿县|彬县|长武县|旬邑县|淳化县|武功县


渭南市 临渭区|韩城市|华阴市|华县|潼关县|大荔县|合阳县|澄城县|蒲城县|白水县|富平县


延安市 宝塔区|延长县|延川县|子长县|安塞县|志丹县|吴起县|甘泉县|富县|洛川县|宜川县|黄龙县|黄陵县


汉中市 汉台区|南郑县|城固县|洋县|西乡县|勉县|宁强县|略阳县|镇巴县|留坝县|佛坪县


榆林市 榆阳区|神木县|府谷县|横山县|靖边县|定边县|绥德县|米脂县|佳县|吴堡县|清涧县|洲县


安康市 汉滨区|汉阴县|石泉县|宁陕县|紫阳县|岚皋县|平利县|镇坪县|旬阳县|白河县


商洛市 商州区|洛南县|丹凤县|商南县|山阳县|镇安县|柞水县

 

黄陵县地图

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

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偏北,洛河支流沮河流域。面积2288平方千米。2007年人口13万,汉族为主。西汉设翟道县。东汉为楢县地。后匈奴入据。东晋设中部县。隋改内部县。唐复置中部县并设坊州。元废州仍称中部县。1944年改设黄陵县,因县北桥山有黄帝陵而得名。

中文名称: 黄陵县
行政区类别:
所属地区: 中国陕西省延安市
下辖地区: 辖6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
政府驻地: 桥山镇
电话区号: 0911
邮政区码: 727300
地理位置: 陕西省中部
面积: 2295平方公里
人口: 13万人
气候条件: 中温带大陆型气候
著名景点: 黄帝陵 千佛寺石窟
特产: 荞面片片 黄黄馍
行政区划代码: 610632
拼音: Huangling Xian

基本概况

  黄陵地处陕西省中部,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发展优势。全县总面积2279平方公里,人口12万。辖七镇五乡,191个行政村。 丰饶的资源是黄陵的最大优势。一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。全县土地面积348万亩,农耕地34万亩。覆盖面积64%的西部林海为陕西五大林区之一。 蕴藏其中的煤炭资源极为丰富,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,总储量27.3亿吨;二是自然条件比较优越。黄陵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,是世界少有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;是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。三是人文资源得天独厚。黄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。县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276处。名冠天下的轩辕黄帝陵,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号古墓葬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有“华夏第一陵”之美称。簇拥黄帝陵的八万余株古柏,为全国最大的古柏群,是凝聚中华心魂的稀世瑰宝。境内还有逶迤千里的秦直道,巧夺天工的宋代石窟等,与黄帝陵庙交相辉映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景观。四是民间艺术源远流长。黄陵面花、黄陵龙鼓、霸王鞭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。 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,黄陵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,210国道、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,通车里程达562公里;通讯设施完善,对外信息沟通与交流十分便捷;电力供应充足,教育卫生、文化体育、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到2000年底,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.96亿元,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.99亿元,粮食总产4.48万吨,财政收入达到6500元。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。 为了使黄陵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圣地的地位相适应,我们将实施“重工、强农、兴旅游”的发展战略,重点抓好苹果产业化推进、煤炭产业发展、旅游产业开发和以城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四篇文章。力争经过五年努力,到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.3亿元,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30元。
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:
  在苹果产业开发方面,完成栽植面积3万亩,全县累计果园面积达到10.8万亩,苹果总产4.5万吨,商品率达到80%以上,优等果率达到35%以上,实现产值5220万元,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2.23%。烤烟生产的战略性转移初步实现,全县栽植2000亩,收购烟叶98万斤,其中中上等烟叶比例达到80%,实现产值258万元。以大棚蔬菜为主的棚栽业起步良好,蔬菜总产达12489吨,实现产值1313万元,成为前)l和城郊农民致富的一项新产业。畜牧业走合饲养畜一园一圈的路子,截止门月底,大家畜存栏达到13636头,羊子存栏21083只,生猪存栏15300头,养兔、稻田养鱼等特色养殖业也开始起步,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88万元。全县主导产业产值达到8459万元,同比增长5.5%,农民人均主导产业收人1031元,同比增长5.6%。
   面对西部开发的重大机遇,黄陵将立足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,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结构,发展特色经济,并通过一批重点骨干项目建设,带动县域经济的持续、稳定、健康发展。“十五”期间,全县共安排重点项目32个,总投资167000万元。这些项目主要分布于工业、农业、旅游、基础设施等方面。其中,县城天然气供气工程、黄帝功德馆、黄陵炎黄子孙墓园、相柳电厂、浓缩果汁厂、果品交易市场等项目备有详实的资料。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,黄陵县政府已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,并成立了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办公室,专门接受、处理客商投诉问题。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黄谒陵祭祖,谈生意,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。

行政区划

一、县域

  元、明前黄陵县域无考。
  据中部县志载:
  清嘉庆十二年(公元1807)中部县域东西250里,南北70里,四至为:东40里、接洛川交口河界;西210里以子午岭之脊为界,西属镇宁县(正宁县),东属中部(即黄陵);南20里,至宜君界牌崾崄;北50里至鄜州(富县)现头桥界;东北60里,至鄜州会道沟(今富县境),东南50里,至洛川秦窑科界;西南160里,至艾蒿店界;西北190里,至鄜州月琴庄(今富县境)界。据《陕西通志》载:“中部县境东西128里(乌里),南北60里(乌里),至京师陆路2500余里。
  民国时期,中部县位于东径108°3'—109°27',北纬35°29'—35°56'之间,据民国33年(1944)《黄陵县志》载:“黄陵县(中部县),北至鄜县现头桥界50华里,南至宜君火窑子界20华里,西至甘肃正宁县界210华里,东至洛川交口河界40华里,全县总面积17500方里,共计312万市亩。”
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8年12月黄陵宜君两县合并,境域所辖东径108°28'—109°24',北纬35°16'—35°48',东西长230华里,南北宽140华里,总面积为5932平方公里。
  1961年黄陵、宜君分县后县域再未变更,其县境四至为:最南为腰坪乡芦台子,与铜川市金锁乡相接;最北为六十亩疙瘩与富县直罗镇的龙泉寺为邻;最东田庄镇东王河与洛川县杨舒乡隔水相望;最西五里墩与甘肃正宁县接壤。县境总面积据1989年土地详查核实为2292平方公里,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.1%,占延安地区总面积的6.2%。县境耕地为343775亩,(其中上畛子农场16285亩)占全县总面积的10.07%。

二、建置沿革

  据桥山出土的仰韶文物表明:远在新石器时代(前40—前21世纪),黄陵的先民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,与自然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,创造了原始氏族公社文化。
  夏、商(前11世纪)时,黄陵属桥国领域。
  西周(前11世纪一前771)时,黄陵无建置,称白翟地后为晋国占据。
  东周(前770—前256)时,属晋,周安王骄二十六年(前376)韩、赵、魏分晋后属魏,魏置上郡。周显王扁四十二年(前327)魏与秦交战,败纳上郡十五县于秦(黄陵属十五县辖区之内),当时无建置,属秦上郡。
  秦,实行郡县制后,此地置上郡。据《中部县志》载:“秦置上郡阳周,即翟道县。”
  西汉,始设翟(狄)道县。据《中部县志》载:“翟道在中部西北四十里有余地。”(即今仓村附近),属左冯翊辖。
  王莽新朝(公元9年)时,将翟道县更名为涣县,县治仍设翟(狄)道县。
  东汉初恢复翟道县,旋即撤销,辖地归属北地郡下辖之县(今耀县)。灵帝中平六年(189)以后,上郡、北地郡等被匈奴占据,郡县俱废,此地无建置。
  西晋时,此地无建置。大夏国赫连勃勃占据此地,以秦州剌史镇杏城(今南城村)。
  东晋(384—386)时,后秦、姚秦在县东部故城(今侯庄乡故城村)设中部县,在中部县城设中部郡,后废。
  北魏,正平元年(451)于杏城设北雍州,中部郡、中部县,在西部复设狄道县。太和十五年(491)改北雍州为北秦州,复设中部郡,治所设中部。孝昌二年(526)更北秦州为北华州,中部属西魏敷州,西魏大同九年(543)迁往杏城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北华州为敷州,领中部、敷城二郡。中部(狄道县)县制未变。北周(557—589)时,狄道县制撤销,辖地归中部,治所在杏城。
  隋,开皇元年(581),因避讳文帝父杨忠之名,改中部县为内部县。三年(583)废中部郡,县治设杏城,属敷州辖。大业三年(607)属上郡,县治自杏城移于今址。
  唐时实行道、府、县三级行政制,武得二年(619)七月于中部县址设坊州,属关内道,治所置上城。同时将内部县恢复为中部县。天宝元年(742)改设中部县。十二年(753)十二月分宜君县西北部(今建庄川流域)设升平县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中部郡为坊州,治所设中部县。宝应元年(762)撤销升平县制,后复设,此时中部县制即袭魏、周、隋制。
  五代,后梁开平三年(909)坊州归后梁,治所仍设中部县。中部、升平、坊州如旧。
  宋,中部属永共军路,坊州治。
  金,仍袭宋制,建炎二年(1128)置京兆路与鄜延路,中部属鄜延路坊州辖。
  元,实行省、路、府、县四级行政制度,至元二年(1265)废坊州,中部县改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延安路鄜州辖。
  明,改旧制省为布政司,路为府,中部仍称中部县,属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鄜州辖。建文四年(1402)由知县黄琮将中部县治置于隆坊,成化年间(1465—1487)将中部县治移于桥山下城。
  清,中部县属延安府鄜州辖,雍正三年(1725)废府,中部属陕西省西乾鄜道鄜州直隶州辖。
  民国初,中部县属陕西省榆林道辖,废道后直属陕西省长公署辖。1936年“西安事变”后,以马塔、北长墙、高松树一线为界,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政府所辖,东为中部县属国民党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地。三十三年(1944)因轩辕黄帝陵寝所在,本县呈请国民党政务院批准,将中部县更名为黄陵县,县治设上城。
  1948年3月黄陵解放,5月成立了黄陵县人民政府,隶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领导。1950年5月整编后属延安专区领导,治所仍设上城,1953年冬始移下城(今址)。1958年12月黄陵、宜君合县,县治设桥山下城,仍称黄陵县。1961年10月黄陵、宜君又分设,县名未变,县治仍设下城。1968年9月改延安专员公署为延安地区行政公署,辖黄陵县至今。

政区位置

   果园面积10万亩,2000年挂果5万亩,年产60000吨。所产苹果以果型端庄典雅,色泽艳丽柔和,果质肉脆汁多,香味浓郁悠长,质地硬度适中,以及含糖量高,适口性强、耐贮藏易运输而称著,备受消费者青睐,远销广东、上海等3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和越南、缅甸等国家,91年被省政府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和出口基地县。近年来,有30多个样品40余次荣获省、部级大奖。其中:在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四金、二银、一铜;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红富士苹果被评为部优产品奖;近四年5个样品连续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后稷奖;99年又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奖。使黄陵苹果一跃成为世界名牌产品。


 
 世界都市:
(以国际公司的“高级生产者服务业”供应,如会计、广告、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) )
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 
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

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

同盟
为了方便下次访问,请牢记【33三维地图】网址www.33map.net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
Copyright©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(www.33map.net)-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
All rights reserved